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Francis Zhu

Think of Ultimate Happiness from the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从外部控制倾向者的角度思考完全律幸福


之前几次的问卷调查里经常有人说对于“完全律幸福”与“终极利益”的概念感觉摸不到头脑,像是架空在云层中的空中楼阁。近几日正好在大学有关组织行为学的课程中学到了locus of control(控制倾向)的概念,我准备从这个角度入手,试着看能不能解释地更透彻。


先从解释一下locus of control开始吧,它分为两大类:external 以及internal,即内外部控制倾向。对于external (外部)控制倾向的人来说,一般会将成功或者失败认为是由于他们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如运气,命运,环境等等,比如考试成绩不错就认为也许是上帝的保佑,又也许是因为自己平时行善积德修来的福气。但假如考试成绩不好,兴许就会认为是周围环境太嘈杂,天气太热等非自身因素。对于internal(内部)控制倾向的人来说情况正好相反,通常会认为自己才应该对成功与失败负责。



这两种人对于人生目标的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截然不同的。我今天准备主要从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的角度来解释“完全律幸福”的概念。


在外部控制倾向的人眼里,把单纯的幸福作为人生目标也许是极度冒险的。因为于他们而言,人一辈子绝对会遇到许多不幸的时刻,倘若此时仍然将幸福当做是人生目标,那么在经历不幸的一瞬间,这个所追求的目标就幻灭了。而且注意人一辈子所经历的不幸时刻多到数不胜数,在茫茫百年里是无疑是极度常见,甚至有时候“不幸”是以“年”来计算的。因此这样的目标,对于外部控制倾向者来说,就像是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可能覆灭。



所以幸福更多地会被认为是“降临”在某个人身上的恩赐,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固定次数。每当幸福降临,外部控制倾向者都会相比于内部倾向控制者来的更加感激,因为这个世界上每刻都有无数人在受苦而自己此时却得到了幸福的恩赐,享受它并心怀感激才是需要做的事情。于他们而言,“过度地”去思考为什么这种幸福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是无意义的也是让人头疼的。“从来没见过圣诞老人不代表不存在,同样不幸福的时候也不代表自己不会经历幸福”,这基本就是外部控制倾向者的思维。


但这丝毫不影响像内部控制倾向者那样去思考自身的追求。


首先个人偏向归咎于外界因素并不妨碍你成为自己。或许不是所有人都特别清楚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但大部分人绝对可以确定对于现状是否满意。可能时常抱有内疚,悔恨,外部控制倾向者很少会反思自我,造成这些负面情绪也许是因为自己不够自律,拖延成性而且有很多坏习惯。没有人知道你会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你自己应该清楚,并将其视为一生追求的目标,这点和完全律幸福很相似。如果“追求成为最好的自己”是一生的终极目标,那么最终at the end of day成为那个满意的自己就是完全律幸福。


其次,我们融入柏拉图理想国中的部分美德,拥有一个高尚的品格能够更好地帮助你成为理想的自己。毕竟为什么不那么做呢?人的一生短短不到百年,应该将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实际上应该是“最”值得做的事情。根据“终极利益”理论,终极利益是个体生命周期中绝对唯一的服务对象,任何个体的活动都无法脱离服务终极利益,任何满足发展终极利益的活动都是正确合理的。所谓之“最”的事情都是为了不断让自己成为理想的自己从而获得“完全律幸福”。美德便是最值得做的事情之一,通过认真打磨自己,去除糟粕,外部控制倾向者只需一点点的“幸运”,那么幸福就会时不时地降临在身上。在完全律幸福的四维模型当中,不论是幸福强度X轴还是幸福持续时间T轴,都需要以普通幸福作为基底。


成为理想的自己以及拥有高尚的品格,也能够让你更好地去抵抗非正义。若一个人在痛苦的日子里,甚至是如地狱般的日子里仍然能够坚持磨练自己,不懈地追求高尚的境界与完全律幸福的扩大,这能够让你在困境中有着不灭的毅力与勇气去面对非正义的事情并不至于堕落腐化。



对于外部控制倾向者来说,希望这篇文章多少能够帮助你们更多地去理解何为完全律幸福与终极利益。当然更加具体的解释目前还在研究,各位可以再去理解下我在“实质正义”篇里面提到的内容。.

23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